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 mm、18.0 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打A、F两点的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 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 不变。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所示。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②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气垫导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两个光电传感器A、B,滑块P上固定一遮光条,若光线被遮光条遮挡,光电传感器会输出高电压,两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与计算机相连。滑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加速运动,遮光条经过光电传感器A、B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1)实验前,接通气源,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当图乙中的Δt1Δt2(选填“>”、“=”或“<”)时,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2)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宽度d,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d =mm。
(3)滑块P用细线跨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钩码Q相连,钩码Q的质量为m。将滑块P由图甲所示位置释放,通过计算机得到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Δt1、Δt2和d已知,要验证滑块和砝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应测出和(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
(4)若上述物理量间满足关系式,则表明在上述过程中,滑块和砝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要测绘一个标有“3V ,0.6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灯泡两端的电压需要由零逐渐增加到3V,并便于操作。已选用的器材有:
电池组(电动势4.5V,内阻约1Ω);
电流表(量程为0-250 mA,内阻约5Ω);
电压表(量程为0-3V,内阻约3kΩ);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l)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应选下列中的______(填字母代号)。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 ,额定电流1 A)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750Ω,额定电流0.3 A)
(2)实验的电路图应选用下列的图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实验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个这样的小灯泡并联后再与一个2Ω的定值电阻R串联,接在电动势为1.5V,内阻为1Ω的电源两端,如图所示。每个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______W。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图中小车A左端连接一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右端用一轻绳绕过滑轮系于拉力传感器C的下端,A、B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及滑轮的质量。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该同学在保证小车A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P的质量来改变小车A所受的外力,由传感器和纸带测得的拉力F和加速度a数据如下表所示。
(1)第4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O、A、B、C和D是纸带上的五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A、B、C、D四点到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根据纸带上数据计算出加速度为___。
(2)在实验中,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重物P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象。
(4)根据图象推测,实验操作中重要的疏漏是______。
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A.待测干电池一节,电动势约为1.5 V,内阻约几欧姆 |
B.直流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非常大 |
C.定值电阻![]() |
D.电阻箱R |
E.导线和开关
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图进行实验操作。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每次电阻箱的阻值R和电压表的示数U。在坐标系中描出的坐标点如图乙所示。
(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2)在坐标纸上画出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求得斜率,截距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______V,内阻(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游标为2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05 mm)的卡尺示数如图所示,两测脚间狭缝的宽度为______mm
(2)如图所示是学生实验用的多用电表刻度盘,当选用量程为50 V的直流电压档测量电压时,表针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压为_____V;若选用倍率为“×100”的电阻档测电阻时,表针也指于同一位置,则所测电阻的阻值为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