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mm(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为3V,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U/V |
0.10 |
0.30 |
0.70 |
1.00 |
1.50 |
1.70 |
2.30 |
I/A |
0.020 |
0.060 |
0.160 |
0.220 |
0.340 |
0.460 |
0.520 |
由以上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图中的_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 .
(3)图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左端.请根据图所选的电路图,在图中补充完成该组同学实验时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时,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4)该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所示,图中已标出了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
A.1×10-2Ωm B.1×10-3Ω
m C.1×10-6Ω
m D.1×10-8Ω
m
为描绘该元件的图线。提供了如下器材:
A.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9)
B.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
C.滑动变阻器R1(10,2A)
D.滑动变阻器R2(1000,1A)
E.电源目电动势(6V,内阻约0.1)
F.开关S及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_________ (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以保证实验过程中调节方便;
②设计合适电路,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③如图中I、II图线,一条为元件真实的图线,另一条是本次实验中测得的
图线,其中_________是本次实验中测得的图线。
用多用电表欧姆挡粗略测量某元件的电阻,选用“×1”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测得的电阻为__________;
图甲所示为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图象,横坐标m为小车上砝码的质量。已知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受到的合力约为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已知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两光电门1、2,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1)实验时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如果滑块________________,则表示气垫导轨调整至水平状态。
(2)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滑块从轨道右端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发现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小于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实施下列措施能够达到实验调整目标的是________。
A.调节P使轨道左端升高一些 |
B.调节Q使轨道右端降低一些 |
C.遮光条的宽度应适当大一些 |
D.滑块的质量增大一些 |
E.气源的供气量增大一些
(3)实验时,测出光电门1、2间的距离L,遮光条的宽度d,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钩码质量m。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t1、t2,则系统机械能守恒成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钩码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钩码质量均为M,在A的上面套一个比它大一点的环形金属块C,在距地面为h1处有一宽度略比A大一点的狭缝,钩码A能通过狭缝,环形金属块C不能通过.开始时A距离狭缝的高度为h2,放手后, A、B、C从静止开始运动.
(1)利用计时仪器测得钩码A通过狭缝后到落地用时t1,则钩码A通过狭缝的速度为(用题中字母表示).
(2)若通过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还需测出环形金属块C的质量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需满足的等式为(用题中字母表示).
(3)为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有同学提出如下方案:实验时调节h1=h2=h,测出钩码A从释放到落地的总时间t,来计算钩码A通过狭缝的速度,你认为可行吗?若可行,写出钩码A通过狭缝时的速度表达式;若不可行,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