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文献是
| A.《西行漫记》 | B.《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
| C.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 |
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
| 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
| C.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 |
| D.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
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
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严复著《孟德斯鸠(1689~1755)传》说:“(孟氏)……渡海抵大不列颠,居伦敦者且二稔。于英之法度尤加意,慨然曰:‘惟英之民可谓自由矣。’入其格致王会(皇家学会),被举为会员。”由此可以推断出:()
①当时的英国国民较法国国民自由
②孟德斯鸠写《论法的精神》受英国法律和制度的影响
③英国对外来人才持欢迎态度
④当时的英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 B.《人间喜剧》 | C.《母亲》 | D.《老人与海》 |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B.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 D.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