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青海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有13826人,比2010年增加了1000多人,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仍非常严峻。我国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和紧迫,这是因为我国( )
①人口总量与劳动力总量大
② 就业是民生之本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④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关于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 B.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 C.人可以改变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
| D.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于人类 |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稳中有进”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在我国历史上曾掀起“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做法,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从侧面告诉我们()
| A.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 | B.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
| C.人们不能选择生产关系 | D.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意识影响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 B.客观实在性 | C.社会历史性 | D.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