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这里鲁迅告诉我们汉字
A.由史官或巫创造 | B.是口传的文字 |
C.由仓颉创造 | D.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 |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而戊戌变法更是在诸多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下面没有完成超越的是:
A.提出“兴西学、兴民权”等口号 |
B.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 |
C.发展近代工业 |
D.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清统治集团中帝党和后党的斗争 |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
C.封建地主阶级中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
D.资产阶级上层与下层的斗争 |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 B.儒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
C.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 D.维新变法拉开了序幕 |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阵法之变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据此可推断出维新变法:
A.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
C.主张优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资本输出是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资本输出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A.主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C.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