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⑷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右图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
A.乙甲 | B.丙甲 | C.乙丁 | D.丙丁 |
小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
(2)实验结束后,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ρ水=1.0×103kg/m3,取g=10N/kg)分析图象可知:
①曲线(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N,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kg/m3。
在“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石块密度”的探究实验中:
(1)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将游码移至天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把待测小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码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记下小石块的质量;④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后,慢慢浸没到量筒里的水中(水未溢出),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⑤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ρ.
以上设计在②、③之间和③、④之间缺少两个重要步骤和某个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请详细叙述缺少的操作过程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加注字母。
在②、③之间加入的步骤:;
在③、④之间加入的步骤:。
(2)用测得的物理量字母表示该小石块的密度ρ=。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8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________。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________ (选填“A”或“B”)端.
(4)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____ ____.(写出一种即可)
(5) 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________V,则此时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 ________ 额定功率(选填“>”、“<”或“=”).
(6)某次实验中,电压表读数为l.8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 ________(选填“A”或“B”)端滑动,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I-U图像(图丙),根据图像,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 W.
(7) 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随着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灯丝电阻逐渐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
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 0.91g/cm3- 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 - 0.95g/cm3之间, 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_________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 ______位置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_____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________使天平平衡。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_____ g。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_____ 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_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如图所示,下列两个图中读数依次为_______cm,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