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列图1表示某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图2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细胞Ⅱ的名称是________,正常情况下,细胞Ⅱ有________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
(2)图2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_(填写①、②或③),由卵原细胞Ⅰ到细胞Ⅱ的变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 _______________。用该动物的_______做切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2。
(3)在此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交叉互换,若细胞IV的基因型是Ab,那么细胞V的基因型是_______。
(4)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1中的 (填序号)细胞所处的时期。
(5)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果蝇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后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占________。
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 |
醋酸铅溶液浓度 /g·L-1 |
脑组织铅含量 /g·gprot-1 |
AChE活性 /U·mgprot-1 |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s |
① |
0 |
0.18 |
1.56 |
22.7 |
② |
0.05 |
0.29 |
1.37 |
23.1 |
③ |
1 |
0.57 |
1.08 |
26.9 |
④ |
2 |
1.05 |
0.76 |
36.4 |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通过该指标可知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杆和矮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杆1株(乙)和不抗病高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选F1中的抗病高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
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 ,该变异类型属于 。
(2)上述培育抗病高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 、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杆植株能产生 种配子。
下图是培育能产生人胰岛素牛的过程示意图,试回答相关问题:
(1)在过程③中,为使精子能顺利与卵子结合,需要先对精子进行________处理。当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后会激发卵子发生反应,如透明带反应和________等,其意义是________
(2)在过程④中需要先将该基因与________结合,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人胰岛素基因能够在受精卵中________。检验人胰岛素基因是否导入受精卵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⑥涉及的技术是________,为保证该过程的成功,一般应选择________相同的同种母畜。
(4)为能从良种母牛体内一次取得多枚卵子,可以采用注射________的方法。据报道,这种技术已经被滥用于人类生育中,从而出现许多人工“多胞胎”,这种技术带来的危害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阳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回答下列问题:
(l)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____组,原因是
(2)观察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的是____组,其主要原因是
(3)该实验探究了环境因子中的____对小麦的影响。
(10分)(1)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①毛色的显性性状是,黄色鼠的基因型是,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③写出上述B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2)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将F2代中的果蝇进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则F3代中黑身与灰身果蝇的比例为;
若将F2代中的果蝇进行自由交配,产生F3代。则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