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海县志》记载:“(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申岁(1872年)近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数百家……”对这一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开始 |
B.明朝中后期的“机房”发展繁荣的结果 |
C.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之一 |
中国近代《仁学》一书引用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由此可见
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 |
B.该书思想与19世纪维新思想相对立 |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情感角度看,“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一句应当属于文学类型中的
A.汉赋 | B.唐诗 | C.宋词 | D.元散曲 |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苦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
D.雕版印刷术麻烦 |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