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海县志》记载:“(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申岁(1872年)近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数百家……”对这一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开始 |
B.明朝中后期的“机房”发展繁荣的结果 |
C.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之一 |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④ |
电影《墨攻》讲述了战国时代十万赵国军队攻打弱国梁国,墨者革离孤身救城的故事。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
C.“学在官府”使得墨家不能办私学 | D.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
清朝初年曾命令“不许片板入海”;乾隆时“富商臣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共同影响是()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
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 | B.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
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 | 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
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纸币 |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