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评价孙中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产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农村进行过哪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背景如何?结果怎样?
(2)从这些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最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8分)
(2)他们两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6分)

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生活

材料二下列二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

(1)材料一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生哪些变化?请说明其原因。
(2)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2)依据下列四幅图片,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是怎样得到贯彻落实的?


(3)阅读下表,概括1978年以来江苏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