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结束战事的战场是
A.苏德战场 | B.北非战场 |
C.西欧战场 | D.亚太战场 |
从右边两幅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
C.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 D.中国政府性质的变化 |
下列关于右图灰色部分解读正确的是
A.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
B.秋收起义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
C.洛川会议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
D.全面抗战后,正面战场失去大片国土 |
“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从而也就有利于及早解决中国问题,战略价值极大。”这里的“会战”指的是
A.凇沪会战 | B.百团大战 | C.武汉会战 | D.枣宜会战 |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