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同学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果她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
A.人物画 | B.文人画 | C.花鸟画 | D.山水画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
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北部边防 |
B.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
C.是岭南地区归人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
D.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政权的版图 |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
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 B.周朝的重要城市 |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
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各种不同含义。《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
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
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材料
中“中国”指的是
A.内陆地区 |
B.周天子的直辖区 |
C.中原地区 |
D.华夏族的诸侯国 |
明东林七君子之一周起元说:“我穆庙(穆宗)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
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东西洋),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
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C.明政府曾适当开放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 “海禁”政策 |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
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
被天下。”材料反映了明代福建
①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③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②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