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
A.促成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 |
B.使广大人民通过宗教改革接受了思想启蒙 |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
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 |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了,录取标准总成为问题。唐朝科举考试考诗赋,宋朝则考“经义”,即仁义道德,演变到明朝,又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八股取士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意在()
A.明朝政府希望通过八股文来选拔真正的人才 |
B.明朝政府通过八股取士来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 |
C.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
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该机构是( )
A.军机处 | B.内阁 | C.议政王大臣会议 | D.南书房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 )
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 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 |
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 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