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 B.郡守 | C.县令 | D.刺史 |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 B.宋代 | C.元代 | D.明代 |
《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
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察举制 |
科举制 |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
“以文取士” |
长官举荐 |
自由报考 |
“人、门兼美” |
“取士不问家世” |
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
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
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
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