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 A.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
|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 |
| C.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 A. |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
B. |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
| C. |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
D. |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下表为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 A. |
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
B. |
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
| C. |
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
D. |
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 A. |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
B. |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
| C. |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
D. |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 A. |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
B. |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
| C. |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
D. |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 A. |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
B. |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
|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
D. |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