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吾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齐民要术·序》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
|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
|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 D.反映了南方水田技术的成熟 |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菜肴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 |
| B.民族融合的加深 |
| C.士族在饮食享受上的追求 |
| D.丝绸之路已经开通 |
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城市商品经济飞速发展 |
|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的状态 |
| C.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
| D.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
西汉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 A.制墨技术 | B.防腐技术 | C.造纸技术 | D.活字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