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做了生动的描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共和政体是“空洞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完全掌握政权,民主制度不能真正实行 |
B.完全搬照美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
C.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阻挠 |
D.君主制度在中国依然存在 |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陈独秀 | B.曾国藩 | C.粱启超 | D.王韬 |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政治问题时,大家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
D.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
严复因少年丧父,家道中落而考入福州船政大学学习轮船驾驶:詹天佑因家道贫寒而加入清政府第一批留学生的行列。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A.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
B.重孔孟之道,视科举为正途 |
C.西方科学技术仍被歧视 |
D.维新思想日益传播 |
1839年,林则徐便委托美国医生伯驾和袁得辉合译瑞士法学家艾默瑞奇·德·瓦特尔的著作《万国公法》中有关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这是“中国对西方国际法最早的翻译”。此举的实质是()
A.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 | B.开展禁烟运动 |
C.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 | D.维护国家主权 |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
B.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
C.改良蒸汽机问世是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果 |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