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 | B.颁布《定国是诏》 |
| C.预备立宪 | D.南北和谈 |
史载:周代贵族禁止同姓通婚,但是各等级的贵族又必须在同等级之内迎娶异姓女子,天子、王姬则可与诸侯通婚。其主要目的是()
| A.贯彻周代宗法制度,防止政权旁落 |
| B.维护宗法制度,保证贵族血统纯正高贵 |
| C.使嫡长子继承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
| D.完善等级制度,为周王授官提供参考 |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 B.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
|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
|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
| B.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
| C.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
|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
有学者认为:苏联和东欧模式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无法化解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该观点反映出()
| A.全球化趋势对各国经济模式具有制约作用 |
| B.经济体制改革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
| C.外部环境对本国经济发展模式起决定作用 |
| D.中央集权体制和国有化政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 |
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一方针反映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是()
| A.冷漠 | B.热情 | C.排斥 | D.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