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 
|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 
|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 
|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 
《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 A.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 B.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 | 
| C.人们的审美观向西方看齐 | D.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否定君主制 | 
|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 
|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 
|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近代民族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 
| B.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 
| D.国人缺乏理性精神 |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 
|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 
| 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 
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 
|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驰 |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