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亡国”与“亡天下”区别开来,后人据此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代思想家是( )
A.李贽 | B.顾炎武 | C.王夫之 | D.梁启超 |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
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 )
A.吞并奥地利 | B.灭亡法国 |
C.进攻波兰 |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下列对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最准确的解释是( )
A.纵容德国进攻苏联的政策 |
B.牺牲小国利益以求自身安全的政策 |
C.与法西斯妥协,牺牲局部和小国利益以求一时和平并将“祸水东引” |
D.维护自身霸权,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的哪一句话最可能触恼了明太祖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
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