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①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②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给这段话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指出文段中划线的两个“它们”具体指代的内容。
①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②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 仔细揣摩第二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它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中,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
在温晴的冬天里,济南的人们是面上含笑的。你认为他们会在想什么,做什么?请展开想像,写一段话。(不少于50个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据新华社统计,以下词语成为6月第一周网络上点击量高的热词。
★"李娜"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超200万个词条。
一路过关斩将的中国网球领军人物李娜6月4日直落两盘赢得法网决赛,成为第一个捧起大满贯赛单打奖杯的亚洲人。凭借这一胜利,亚洲"一姐"李娜的世界排名也从第七位跃居第四,①平了日本名将伊达公子创造的亚洲最高排名。
★"儿童节"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近200万个词条。
"儿童节"是本周的热词之一,围绕着儿童节产生多个热点。②由于不能陪孩子过节,广州出现一位举牌妈妈,当众呼吁给家长放"六一"假陪孩子,得到不少网民的支持。"
★"动车实名制"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超l00万个词条。
6月1日起,中国铁路动车组列车开始实行常态化的人证票"三合一"实名制管理。③乘。坐D、G、C打头的动车组列车的旅客购买车票、进站、乘车都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犀利收碗哥"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17万个词条。
④每天两小时收拾近2万多个餐具,速度最快时每秒出手三次,一分钟要收100多个餐具。福建农林大学学生陈文原在学校餐厅勤工助学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被网友戏称为"犀利收碗哥"。
1. |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解释"热词"的意思。 |
2. |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网民一般都在关注什么。 |
3. |
以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
马德
那天下午,是两节语文课。留下作文题目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慵懒,双眉紧锁,很快进入构思状态--班里静悄悄的,马上就要中考了。他们似乎一下子懂得了时间的珍贵。
窗外,冬天已经过去。垂柳虽在枯黄的枝柯间爆出了星点的绿,但风依旧格外大,春寒料峭,让人难以抵挡。教室正对着的,是学校阅览室。我见阅览室的管理员胖胖的人影一晃,一块小黑板就立在了学校的公示栏前,黑板上写着什么呢?我信步走出教室,去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个批评通告,寥寥数语:某某同学昨天偷了阅览室一本《散文》杂志,被当场抓住,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再发生类似事情。一一被批评的学生,竟是我们班上的学生。我心头一紧,几乎想都没想,径直走向了阅览室。
管理员正低头整理着报纸,头顶上,一圈新长出的白发,在周边染过的黑发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他见我神情异样,问我有什么事,我便直截了当向他说明了来意。我语气生硬地说:“被通报的学生是我们班上的,希望您赶在学生们下课之前把这块黑板撒了。”管理员的脸“腾”一下红了,他生气地说:“这是我的职责,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那一刻,两个人剑拔弩张,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那时候,我刚毕业没多久。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和胆量,敢顶撞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师。片刻的沉默之后,我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我说:“老师,是这样的,还有三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如果学生们看到这个通告,一定会议论纷纷,这样的话,那个挨批评的同学压力肯定会非常大。我怕,我怕会影响他的中考……”
“可是,如果不批评,不给学生们一个警醒,我这里的杂志就要被学生偷完了。我看着阅览室,我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管理员似乎还在生气,但语气也明显缓和了许多。
“是的,我知道。可是,这个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发现自己语塞,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接下来,我的语调似乎在央求这位管理员了。他沉默了半晌,说:“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黑板可以撤,但你必须保证,回去一定要批评你的学生。”“是,我会的,我会的。”我一边答应,一边飞也似的跑到公示栏前,把那块黑板取了回来,并当着管理员的面擦掉了那个通告。那一刻,仿佛擦掉了自己的一个错误,我擦完之后,站起身,如释重负。
是的,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毕业班,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个三长两短。尽管,我的学生的确做错了。
之后,我曾经想把这件事情委婉地告诉那个犯错误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没有说。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临近中考的最后一次班会,我讲了很多,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未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也许因一时喜爱而‘拿’了阅览室的一本书,也许因一时糊涂考试时作了弊……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会永久地溶在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我这里,就收藏着这样一粒。”
学生们一下子现出惊异的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继而重新把目光投到我身上。我扫视了班里一圈,笑了笑说:“是的,我这里的确有一粒。但是,我不想告诉你们,这粒盐是属于谁的。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因为,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得这位同学的一辈子不去犯错误的心。”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多年过去了,那次班会上的掌声,时时萦绕在我的耳畔…….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个三长两短。
(2)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请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6分)
。文章以“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为题。有哪些好处?(6分)
.结合全文分析,“我”和“管理员”各有怎样的思想性格。(6分)
。对文中犯错学生的处理办法,“我”采取的是“收藏盐粒”的做法,有的老师也可能私下里当面给学生指出错洪,你赞成哪种做法?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孔子真的打败了韩寒、周杰伦了吗?
张天潘
日前,"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出炉,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汉语、孔子、书法、长城等入选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如当代人物符号中的韩寒、崔健、周杰伦等排名都在200名以后;科学家和当代新科技符号的排名均在中间线左右;文学形象符号,如林黛玉、阿Q等得分也都在200名之后。
这个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从结果上说,真可谓令人欣喜。因为现在的年轻入虽然在日本动漫、韩流、好莱坞等影视文化包围之下,整日哈韩哈日哈美,追明星逐新潮,却并没有真正地遗弃自身的传统文化,反而对文化的认同越加强烈起来。
在当代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里,流行文化作为快餐文化,很多时候是很难给予人们文化的归属感的。这些东西可以给生活添加乐趣,但却不能让心灵找到归属,就像我们不能把汉堡包当作主食一样天天吃。这也是在经历过一个世纪的文化波折之后,我们才感到,从"打倒孔家店"到"全盘西化",再到"破四旧",这样的文化激进带来的破坏性效应,就是让更多的人在心灵与精神上失去了家园。
不过,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认同并不代表着掌握,而且这样的认同,本身也是很脆弱的,它的领先也可能是另有原因,并不能就此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维护与传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依然是当下的可直观体察到的深层危机。在当代,文化的英雄时代,可以说早已过去,大师绝迹骗子横行。在偶像崇拜多元化之下,价值观与喜好日益散众化与小众化,你是李宇春的"玉米",我是张靓颖的"凉粉",势不两立,没有哪一个人再可以呼风唤雨、一统文化江湖、高处万人之上了,这也是当代文化符号排名偏后的原因。因为大家的选择多了,得分点必然分散,这也就成全了传统文化符号的领先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停滞现象的出现,而且如果过分地强调传统文化,就容易固步自封。记得有这样一个说法:中国古书排版是竖版,读者阅读时不知不觉地在点头,似乎总在说"是";而西方书籍是横排版,读书人读起来总在不停地摇头,似乎总在说"不"。所以,难怪我们中国人总在注释古书,总在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寻求认同;而西方学者却在不断地否定前入,超越前人。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但无疑还是有些启发性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就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制不可违"的禁锢下,深陷到了守旧的文化圈套里。所以,在强调传统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忘记,传承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的发展,应该要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文化向前的文化源头,传承之后还应有创新。因为无论如何,时代总要向前发展,我们的目光应该更多地向前看,而非仅仅盯住历史向后看。正如"五四之子"、李敖的老师殷海光所说的:"没有希望的人;才两只眼睛向后望;有希望的人,两只眼睛是向前看的。" (选自《楚天都市报》。有删改)
1. |
下列关于"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花开的声音》一文,回答17~20题。
花开的声音
陈文和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好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当它“破茧而出”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
.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析。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
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
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
.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
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
D.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
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
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 |
D.“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