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 mL 6mol/L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钠固体 | B.醋酸钠固体 | C.硫酸钠溶液 | D.硝酸钾溶液 |
把铜粉放入装有浓氨水的试管中,塞紧试管塞,振荡后发现试管塞越来越紧,且溶液逐渐变为浅黄色(近乎无色)溶液,打开试管塞后,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塞越来越紧,是因为反应消耗了大量NH3 |
B.溶液逐渐变为浅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少量的NO2 |
C.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溶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
D.上述反应原理可用于测定O2的含量 |
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 + 6Na2O2= 2Na2FeO4 + 2Na2O + 2Na2SO4 + O2↑
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O2只作氧化剂 | 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C.O2是还原产物 | D.2 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 mol电子转移 |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不正确的是()
A.纸上层析法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固定相 |
B.重结晶时,溶质的溶解度越大、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
C.往海带灰的浸泡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以保证I-完全氧化为I2 |
D.将3~4个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元素 |
在压强为2.20×104 kPa、温度达到374℃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
B.“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
C.火力发电厂可望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 |
D.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发生的9.0级特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造成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铯—137和钚—239等。其中,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铯—137则会造成人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钚—239的半衰期达到2.41万年,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硼酸具有阻止反应堆内核分裂,降低反应堆温度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钚—239的质子数为239 | B.氢氧化铯的碱性比氢氧化钾强 |
C.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 | D.硼酸的酸性比铝酸(氢氧化铝)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