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据此完成题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这就启示我们( )
A.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
B.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 |
C.有科学理论指导,就能提出、解决新问题 |
D.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
在回答记者关于老家的提问时,莫言回答说,“在这片土地时感受不深,离开时却魂牵梦萦,尤其我这样写乡土的作家。”台湾作家龙应台表示,莫言得奖,代表着“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②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③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全局与局部的统一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应当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
A.坚持认识论中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 B.坚持认识论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
C.坚持认识论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 D.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
对于自己拥有的珍贵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的人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经济学中,从而为开拓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
据专家估算,如今每年大概有200亿吨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中,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和有毒气体滞留有大气中,由此导致全球出现一些自然灾害。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从哲学上来说()
①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②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④虽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人类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表明()
A.辩证法是唯物论的基础 | B.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 |
C.坚持了辩证法也就坚持了唯物论 | D.坚持了唯物论也就坚持了辩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