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的CO |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B |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
滴加适量稀盐酸 |
C |
鉴别纯水和矿泉水 |
滴加适量肥皂水 |
D |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
滴加稀盐酸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 |
B.饱和石灰水溶液降温后有白色固体析出 |
C.将新制的Cu(OH)2和葡萄糖溶液加热至沸腾有红色沉淀出现 |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把X投入Z(NO3)2 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 > Y > X | B.Y > X > Z | C.X > Y > Z | D.X >Z > Y |
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8 |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氮分子:2N | B.2个碳酸根离子:2CO![]() |
C.氧化铝元素的化合价:![]() |
D.4个氢原子:2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