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本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
B.高祖、太祖并不识之恨:怨恨
C.欣尝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
D.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欣不堪拜伏,辞不朝觐  ②木欣欣向荣
B.①顷,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能以足音辨人
C.①乃以为后军府舍人②皆出于此乎 
D.①论者称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洒脱不凡的一组是(     )
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  
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⑤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⑥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被免职,贬官为楚台殿中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
(2)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
(3)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足而黥①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②。孙子见其马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③,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大梁。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④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阴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注:①黥,qíng刺面,即墨刑。②重射,下很大的赌注。③临质,临场比赛。④三晋,原泛指赵、魏、韩,此处指魏兵。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以刑徒见阴:暗地里
B.直大粱走:奔赴
C.韩而归去:离开
D.夹道而伏,曰期:商量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句中的“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参醒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D.项伯杀人,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孙膑精通兵法,被庞涓陷害。但他忍辱负屈,等来机会,逃离魏国,表现出他卓越的才智。
B.田忌与公子赛马,孙膑劝他用劣等马对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C.孙膑认为应该根据战场形势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他在齐军大量减员的情况下,果断诱敌深入,在马陵设伏,智杀庞涓。
D.田忌用“围魏救赵”的战略,解除了韩国之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例,丰富了我国军事文化宝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②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③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段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文段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为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对选文(一)(二)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文言翻译: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黄英
蒲松龄
马子才,顺天人。好菊,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亲有一二种,为北方所无。马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金陵。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裹藏如宝。
归至中途,遇一陶姓少年,与之论艺菊之法,马大悦。问:“将何往?”答云:“姊厌金陵,欲卜居于河朔耳。”马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不嫌荒陋,无烦他适。”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日过北院为马治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无不活。陶姊小字黄英,雅善谈。陶一日谓马曰:“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曰:“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陶笑曰:“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马不语,陶起而出。自是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心厌其贪,欲与绝;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将就消让。陶出,握手曳入。见荒庭半亩皆菊畦,其蓓蕾在畦者,罔不佳妙,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陶入室,出酒馔,设席畦侧,曰:“仆贫不能守清戒,连朝幸得微资,颇足供醉。”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至秋载花去,春尽不归。而马妻病卒。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黄英微笑,意似允许。课仆种菊,一如陶。黄英既适马,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马耻以妻富,恒嘱黄英作南北籍,以防淆乱。不半岁,土木大作,马不能禁。经数月,楼舍连垣,两第竟合为一,不分疆界矣。然遵马教,闭门不复业菊,而享用过于世家,马不自安。黄英曰:“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床头金任君挥去之。”马曰:“捐他人之金,抑亦良丑。”英曰:“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乃于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马。马安之。然过数日,苦念黄英。招之不肯至,不得已反就之。隔宿辄至以为常。黄英笑曰:“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以对,遂复合居如初。(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与论菊之法艺:种植。
B.黄英既马适:到,往
C.嘱黄英作南北籍恒:常
D.仆种菊,一如陶课:督促完成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马子才“安贫”的一组是
①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②自食其力不为贪
③心厌其贪,欲与绝④马耻以妻富
⑤享用过于世家,马不自安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子才爱好菊花。路遇少年,论菊投契,因此并邀姐弟俩回家借住。
B.马子才看不惯陶姓少年出售菊花的行为,但因为他私藏了好的菊种,又不得不虚以委蛇,和他一起喝酒。
C.黄英向马子才解释卖菊花的原因:不是贪图富贵,而是为贫穷爱菊的陶渊明扬眉吐气。
D.黄英一开始不能说服马子才改变自己对贩菊富贵的看法,就选择了和马子才分居;马子才因思念黄英,最后还是和她住到了一起。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
(2)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
(3)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岳飞与岳家军(《宋史·岳飞传》)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病,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赏,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错误的一项()

A.将士注坡跳壕课:督促
B.皆重铠以习之重铠:沉重的铠甲
C.民开门愿纳:交纳。
D.猝遇敌不动不动:不轻举妄动。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善少击众习为常
B.哭而育其孤蚓无爪牙
C.谋定后战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敌为之语木受绳则直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体现了岳飞以“仁”治军的特点。
B.“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体现了岳飞以“信”治军的要旨。
C.“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体现了岳飞以“勇”治军的特点。
D.“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体现了岳飞以“严”治军的要旨。

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唐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白起)?”唐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范睢)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唐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孺子行。”令装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奇之,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秦,始皇以其年少而立奇功,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于秦质:做人质
B.破城邑,不知其数堕:同“惰”,使……懈怠
C.令装行治:准备
D.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②俗之所欲,因而予
B.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试臣②将顺美,匡救其恶
C.①请孺子行 ②尧非不仁,狗吠非其主
D.①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②再至,陛下疑矣

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始皇“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①君其试臣,何遽叱乎②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④请因孺子行,K]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吕不韦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2)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3)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仲列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