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 B.发展经济 |
C.全面协调可持续 | D.统筹兼顾 |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③④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②③ |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纵观人类防治疾病的历史,许多疾病早已被人类征服。而近年来,艾滋病和甲型H1 N1流感有扩大和蔓延之势。但我们坚信凭借着人类的探索精神,这些疾病的防治难题也一定能够破解。可见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2010年10月2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以来全球最强台风“鲇鱼”可能于23日登陆广东,将带来严重影响,广东省防总提高应急响应至II级。这说明
①人能够通过事物规律性的认识从而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④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造福人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