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帝说 :“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英)
回答: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政治体制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在18世纪以后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的思想理论及其革命时间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请回答:
(1)20世纪初期,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1924年其纲领的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2)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列举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
(4)上述三位历史伟人在创立思想理论方面有何共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富屯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2006年9月)

地区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
31
41
27
6
3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代表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评价这一态度在当时的影响。
(4)结合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范围的扩大,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又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与材料~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迸步性?(2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2分)
(5)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

阅读材料,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16分)
材料一:(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对立面。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二: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
“基督徒应当听劝,努力跟从他们的头基督,经历痛苦,死亡,和地狱。”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如何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孟子又有怎样的发展?
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