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由他主持的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封建制度确立的内容是什么?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2)材料二的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事件?这件事情有何影响?
【改革促进发展】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最杰出的改革家。
图一:列宁图二:罗斯福图三:邓小平
图一中的政治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政策名称是什么?
图二中的人物进行了什么改革?其改革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最大的创新是什么?
图三中的人物在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其中在农村的改革采取了什么形式?
【加强执政党建设】
2012年11月8日~l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重大的方针和政策,引领了中国发展的方向,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一大是什么地点召开的?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召开的具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哪两次?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正确的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
(4)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你有何感想?
【捍卫国家主权】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2000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中日两国长达2000多年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2012年9月,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作为中学生,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1)请举一例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史实。
(2)元末明初,日本倭寇在我东南沿海烧杀掳掠,明政府派往浙东沿海抗倭的年轻将领是谁?
(3)日本发动和参与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至少写出两场战争2分)
(4)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
(5)“2000年友好,50年对立”的中日关系,证明了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作为两国政府,应该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应怎么做?
【巩固封建统治】
(1)请列举秦朝、西汉、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做了很多努力,请从平定叛乱、反抗外来侵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
美国200多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世界近现代文明的脚步。为进一步了解美国文明发展的历程,请你参加下面的历史小论坛——“美国发展之路”探究活动。
【独立·统一篇】
2008年,由8位英国顶尖国际和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一个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最差”、“平庸”、“好”、“最伟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在其公布的“最伟大总统”排名中,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分列第一和第二,富兰克林·罗斯福排名第三。
(1)依据史实,概括指出华盛顿和林肯被评为美国“最伟大总统”的原因。
【创新·富强篇】
19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都走在了西方世界的最前列。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创新性地采取对策应对经济危机,取得了显著成效。当今美国人才济济,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出自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20世纪后期凭借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成为超级大国。
(2)在科技创新上,举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两项,并指出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及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在制度创新上,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被称作什么?其中心措施、显著特点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三个不同阶段的表现(特点),完成下表:
时间(阶段) |
原因 |
表现(特点) |
五六十年代 |
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
|
七八十年代 |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受经济危机打击;通货膨胀;债务负担沉重 |
|
90年代 |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
【感悟·启示篇】
(4)纵观“美国发展之路”,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