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铁中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袭击事件”,造成11人死亡,5500多人中毒。恐怖分子使用的“沙林”是剧毒的神经毒剂,它的化学名称为甲氟磷酸异丙酯。已知甲氟磷酸的结构是
,则“沙林”的结构简式为( )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解的正确判断是()
| A. |
在 =12的溶液中, 可以常量共存 |
| B. |
在 =0的溶液中, 、 、 、 可以常量共存 |
| C. |
由0.1 一元碱 溶液的 =10,可推知 溶液存在 = + |
| D. |
由 0.1 一元酸 溶液的 =3,可推知 溶液存在 |
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研读左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 |
| B. | 当电路中转移0.2 电子时,Ⅰ中消耗 为0.2 |
| C. | 闭合时,Ⅱ中 向 电极迁移 |
| D. | 闭合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 电极为正极 |
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 A. |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
| B. | 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
| C. | 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素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 D. | 从 、 、 、 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 、 、 、 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
化合物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
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 |
2.5 和2.0 |
| B. |
2.5 和2.5 |
| C. |
3.0 和3.0 |
| D. |
5.0 和3.0 |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在18 中含有 个氧原子 |
| B. | 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 个单质分子 |
| C. | 1 mol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 |
| D. | 含 个 的 溶解于1L水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