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有A、B两个行星绕同一恒星O做圆周运动,运转方向相同,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第一次相遇(即两行星相距最近)则( )
A、经过时间t=T1+T2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
B、经过时间两行星将第二将相遇
C、经过时间两行星第一次相距较远
D、经过时间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每次用弹簧秤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运动状态及弹簧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
实验次数 |
小木块运动状态 |
弹簧秤读数(N) |
1 |
静止 |
0.4 |
2 |
静止 |
0.6 |
3 |
加速 |
0.7 |
4 |
匀速 |
0.5 |
5 |
减速 |
0.3 |
则由表可知:
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 |
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 |
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 |
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二次是相同的 |
以下各图分别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其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
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经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此处称其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其中vt
和v0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未速度和初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增大 |
B.![]() |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
D.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
如图为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线,由图可知该质点:
A.8s末时加速度大于12s末时加速度 |
B.10s末时位移最大 |
C.6-14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D.14s末时位移最大 |
汽车以30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后8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5︰8 | B.5︰9 | C.1︰2 | D.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