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蝇杂交实验中,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 B.赫尔希和蔡斯用35S直接标记噬菌体去侵染细菌,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 C.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含有葡萄糖,可加入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
| D.在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入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
| A.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 | B.运 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 |
| C.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 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 |
某男性色
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
该细胞内可能存在 ( )
| A.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 | B.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 |
| C.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 | D.一个Y,没有色盲基因 |
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的某一精原细胞,它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精子,其种类()
| A.1种 | B.2种 | C.3种 | D.4种 |
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下列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黑光X白光——18黑光:16白光 | B.黑光X 白粗——25黑粗 |
| C.黑粗 X 黑光——25黑粗:8白粗 | D.黑粗X 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
下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完全显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
|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
C.乙豌豆自交后 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
| D.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