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从1787年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角度理解“日出”一词,不正确的是
A.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 |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衡,防止专制独裁 |
C.重申了《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
D.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
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景反映
A.两极格局形成 | B.两个德国出现 | C.两德统一在望 | D.美苏冷战结束 |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 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 |
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 | 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 |
二战后初期,“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雅尔塔体制的确立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③北约组织的建立④对德分区的占领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 |
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讲座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②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杜鲁门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是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 |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
C.都着眼与反共、反苏 | D.都为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