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邦联条例》
第一条 在国会中,每个州保有其主权、自由和独立,及每一项没有明确授给邦联的权力。
第五条 所有的战争负担和所有其他因公共防御和全民福利而产生的开支,都应该由公共财政支付。公共财政来源于每个州依其土地价值按比例所缴之税,土地税由州立法机关征收。
第九条 美国国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州之间的争议和不同意见的最后诉诸地。
第十三条 在任何时候,本法各条非经美国国会同意并在各州立法机构认可,不得改动。
材料二 他们创立了一个权力十分有限的联邦政府,可以看出,各州的民众是多么害怕强权政府的存在。这反映出他们内心的这样一种信念:权力没有被授予就不会被滥用。
——以上均引自劳娃、许旭译:《美国公民与宪法》
材料三 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岂不怪哉?
——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
材料四 尽管很多人都意识到《邦联条例》不够有力,但一次激烈的事件才使他们真正确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1786年,马萨诸塞州一群愤怒的农民在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聚集到了一起,准备对州政府进行袭击。……谢斯起义这类冲突带来的恐慌,加之财政收入和规制外贸上的困难,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们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引自劳娃、许旭译:《美国公民与宪法》
材料五 林肯总统在1861年就职演说中为维护国家统一向南方发出呼吁: 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夫妻可以离婚,以后彼此不再见面,也无法找到对方,但是,我国的不同地区之间不能这么做。
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那一根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
——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根据《邦联条例》美国成为了一个怎样的国家?当时联邦政府的权力怎样?用材料中的条文作说明。当时各州的权力怎样?用材料中的条文作说明。
(2)材料二表达了美国人民对政府权力有着怎样的认识?他们坚守着怎样的信念?
(3)材料三表明当时一些知名人士对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现状是否满意?结合材料四说明其原因。
(4)你认为材料五中“那一根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指的应该是哪一历史事件?林肯说:“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当选总统后,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美国来说有何重大政治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1图片反映的纺织生产有什么特点?
(2)列举史实说明材料2中“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和“交通的极其便利”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2: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1,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3)材料2所说的“文明”指什么?
(4)材料2分析的资产阶级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引起怎样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为什么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从海外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这一发展是如此的显著,以致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首要特点在于世界贸易的商品起了变化,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可可、茶、咖啡)、新的染料(靛蓝、胭脂红)。
商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贸易显著增长,从1698年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贸易和出口商品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殖民地贸易正在其中占一个越来越大的部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为什么?
(2)工业革命前后,世界贸易有什么变化?

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
材料1: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材料2: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
(2)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大国崛起》
材料3: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英荷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17世纪荷兰是如何进行殖民活动的?
(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3)根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