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
C.民族区域自治制 | D.社会主义制度 |
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特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
(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
上述哪两件事情可作为“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甲丁 |
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A.理在气先 | B.发明本心 |
C.格物致知 | D.经世致用 |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 | 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
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 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
“他们追求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这种“追求” 体现在下列作品中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