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
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伐菥烧炭南山中
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
⑥白玉为床金作马
A. |
①②④⑤ |
B. |
①②④⑥ |
C. |
②④⑤ |
D. |
②③④ |
"一带一路"植根于古丝绸之路,它不仅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的互联互通,更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古丝路外销的茶叶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
B. |
丝绸是由蚕丝交织而成的丝织品,属于有机合成纤维 |
C. |
中欧货贸班列的列车轮轨主要是由合金制作的 |
D. |
亚欧互联网使用的光导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
下面实验设计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
将气体点燃 |
B |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
加足量水,过滤 |
C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
D |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
将铜片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
B. |
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
C. |
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D. |
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H +、Na +、OH ﹣、Cl ﹣ |
B. |
Ag +、Na +、Cl ﹣、NO 3 ﹣ |
C. |
Cu 2+、Ba 2+、Cl ﹣、SO 4 2 ﹣ |
D. |
K +、Cl ﹣、NH 4 +、NO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