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________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____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________    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报道,木瓜叶提取物能杀死癌细胞。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木瓜叶提取物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
实验材料: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生有肉瘤S-180的实验小鼠10只、木瓜叶提取物制剂、注射器、蒸馏水、生理盐水等(其他材料器具自定)。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A组各实验小鼠注射适量________________,向B组各实验小鼠注射与A组等量的____________。
③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实验小鼠一段时间后,测量统计A、B组实验鼠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A植物在夜间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植物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植物在10~16时不吸收CO2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此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据图推测该植物生活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3)C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代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上午10时相比,中午12时B植物细胞中RuBP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甲病由A、a基因控制,乙病由B、b基因控制),甲病在人群中患病纯合子约占1/10 000。下表为对①~④群体样本有关乙病调查的结果,请分析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乙病遗传情况调查表

类别




父亲




母亲




儿子
+-



女儿
+-



注每类家庭人数近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1)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调查结果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主要根据表中的________群体。
(2)Ⅱ3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若Ⅲ1和Ⅲ8结婚,则后代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3)如果Ⅲ8和一个人群中患有甲病但没有乙病的男性婚配,则生出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为________;若Ⅲ8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虽已鉴定胎儿为女性,但医生仍建议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某神经元末梢释放化学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NE)的作用途径。请分析回答:

(1)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细胞内的________(细胞器)有关。突触小体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E作用于突触后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__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受体,抑制前膜化学递质的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其意义是调节____________的效率。

以下材料选自某同学所做实验的部分记录。
实验名称: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步骤
(1)培养固定: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待根长出l cm左右,剪取根尖0.5~1 cm,置于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并在冰箱的冷藏室诱导培养36 h。将诱导后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
(2)装片制作: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3)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图像,确认某个细胞染色体发生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论
低温条件下根尖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问题
(1)请将上述内容中错误之处予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探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洋葱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12 h。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得到了如下结果。

细胞周期
样本1
样本2
总数
间期
42
43
85
分裂期
前期
4
3
7
中期
1
0
1
后期
1
1
2
末期
2
3
5
计数细胞的总数
100

上述样本1和样本2表示________,间期为________h。
(4)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装片时,判断某细胞是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非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