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 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量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了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人生漫笔》)
阅读全文,概括说说“神奇的丝瓜”神奇在哪些方面。
                                    
                                    
面对丝瓜的神奇表现,作者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文章的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到什么作用?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指出“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你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走向3D时代》,完成下面题目。
走向3D时代
①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掀起了一股3D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3D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3D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3D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3D技术终于奏响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
②3D是tlllree—dimensioil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③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④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英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3l目下午17时打响的英超联赛,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3D技术转播的体育比赛。
⑤此外,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3D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双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3D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而3D数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3D眼镜,将普通照片立体化。在今年1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3D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独特。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用任何附加设备就能直接记录3D影像。
⑥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是一个摆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还需要耐心地等待。 (选文有删改)
选文第①)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开头,有什么作用?( 2分)
阅读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2分)
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3分)

阅读《童年的朋友》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①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②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一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选文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第②段中划线的这个“光明的地方”该怎样理解呢?(2分)
外祖母是“我”的长辈,“我”却说“她一出现”,“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求和得和
毕淑敏
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
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淘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淘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跳皮筋时,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拔。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他们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
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就会过去。大伙毕竟小,容易忘事。我那时又是大队长,人缘挺好,大伙有事都爱找我。
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
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老师问我。我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我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我的处境就更糟。
老师苦口婆心开导,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写作文。老师满意了,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
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作文时,大伙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提我一个人的名字。
我小心翼翼问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吗?”老师说:“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老师注视着我。“您念我的作文时,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为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无名氏写的吧?”
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 “你说得有点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老师答应了。
那天下午的情形如我所料。同学们充满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嗨,毕淑敏,今天念的范文是你写的吧? ”有人问我。“不能老是她写得好,我看今天一准是别人写的。”有人这样说。我一概只笑不答,问得急了,就说:“我看像是你写的。”从那以后,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
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长大以后,看到一则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我想那是一种更积极、更勇敢的生活态度。
只是我小时候,就是听到这句教导,也未必敢照着去做。我太珍视同小朋友们无忧无虑跳皮筋的机会。
(选自2009年第3期《科学大观园》,有改动)
文章第2段中说“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请问这是为什么?(2分)
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1)“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中,划线词“故意”表现了同学们怎样的态度?(1分)
(2)“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中,划线词“一板一眼”反映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1分)
文章标题是“求和得和”,你该如何理解这两个“和”?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我”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的看法。(4分)

阅读《转基因蚊子》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转基因蚊子
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杀手,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尽管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发了许多抗疟疾新药,但都未能从根源上消除这一病魔。如今,美国的科学家另辟蹊径,设计出不会传染疟疾的转基因蚊子,以求彻底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
②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成功设计出了转基因蚊子。这种蚊子与自然界野蚊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感染疟疾,所以也就不会成为这种传染病的载体。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
③科学家马拉里介绍说,新一代转基因蚊子体内含有一种名为SM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疟疾感染。另外,基因转变后的“人造蚊子”的眼睛是绿色或者红色,很容易区别于自然界的野蚊子。转基因蚊子的其他脾性和自然界的野蚊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同样也吸人和动物的血,也是同样的繁殖途径,但它们一旦与野蚊子交配后,就会大大降低野蚊子的生育能力,从而最终将野蚊子淘汰出局。
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第②自然段“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2分)
请你用简短的话概括转基因蚊子的本质特点,并简要说说转基因蚊子的作用。(2分)

阅读《孔乙己》一文的片段.完成下面题目。 (9分)
①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②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位;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连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第①段中孔乙己由“不屑置辩”转为“颓唐不安”反映了他内心深处怎样的矛盾?(3分)
选文第②段中为什么写“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3分)
《孔乙己》一文中的“笑”内涵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面节选部分的两节最后都写到了众人的“笑”,对此你是怎样理解它的作用的?(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