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历史。(共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这幅浮雕反映的历史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1839年6月,领导这一爱国斗争的是___________。
(2)图二是___________遗址图,是发生在___________,被______ 联军焚毁,此时,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__ _和______;他们都是_____派别的代表人物,领导了_______运动,他们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报刊。
读下面我国古代三个著名王朝的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出年代尺上代表A朝代和C朝代建立时间的数字。
A朝代 、C朝代。
(2)《史记》对A朝代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这样的文字描述。请谈谈你对“书同文”这句话的理解以及实现“书同文”的意义。
(3)西藏地区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B朝代疆域图、C朝代疆域图的D地就是今天我国的西藏地区。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B朝代和C朝代是怎样加强与西藏地区联系的?
【读史明理】
材料一:从西晋帝国崩解以后,北方流亡南下的农民与江南的土著农民,在江南的生产战线上会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选自《东晋南朝时代江南的经济发展》
(1)结合材料,说说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江南地区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有何联系?
材料二: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
-----摘自《魏书》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变革?他对我国当时社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从西晋帝国崩解以后”的200多年,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政治局面?结束这一局面,实现大一统的皇帝是谁?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隋唐之际,系列承前启后的制度创新,使盛唐时期呈现出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风貌。
材料三: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归纳出“商君”改革的两条措施。这次改革对秦国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的“制度创新”指的是什么?盛唐时期博大开放,对外交流频繁。请列举当时中印、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各一个?
(3)材料三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汉末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历史图片(见下图)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江南经济区”形成于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农业、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创造了卓越的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材料三: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1)材料一中图A农具出现于我国时期,图B农具的名称是,它们都促进了我国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三项重要的科技发明?
(3)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