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启蒙思想家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
|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据不完全统计,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从1915年1月开设“法令”栏到1921年此栏结束,其公布的各种法令数目如下
| 年份 |
1915 |
1916 |
1917 |
1918 |
1919 |
1920 |
1921 |
合计 |
| 数量 |
150 |
55 |
34 |
51 |
39 |
40 |
22 |
391 |
北洋政府加紧立法的用意在于
①对当时蓬勃发展的南方革命形势
②应对内部不断升级的争权夺利斗争
③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法制环境
④实现以法立国、以法治国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要有实权,主张总统制。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才同意把责任内阁这一条写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宪政原则,这种做法
| A.导致政体频繁,社会政局动荡 |
| B.使权力过度分散,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 |
| C.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
| D.属于“因人设法”,明显违背法律精神 |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 B.国民大革命时期 |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李明海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以下对新文化运动“早夭”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
| B.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 |
| C.五四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 |
| D.自由主义早已不合时宜 |
李鸿章在1865年谈到:“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复,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由此可知李鸿章
| A.仍没有摆脱“官府与民争利”的藩篱 |
| B.对民间资本的发展乐见其成 |
| C.认为西方仅军事技术占有优势 |
| D.主张政府要积极诱导民办工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