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某同学收集整理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数据: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1971年后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③周恩来、邓小平纠“左”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④“文革”主要在政治领域,对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列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言论中,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是

A.“炼铁何难复炼钢,赶英超美非作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
D.“共产党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土地改革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工商业改造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