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 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
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 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 |
《十二铜表法》诞生之前,平民阶层要求公开法律,罗马元老院派出3人使团到希腊学习和抄写梭伦立法,后来这3人是编撰《十二铜表法》的十人委员会成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当时希腊正走向民主政治顶峰 | B.《十二铜表法》源于梭伦立法 |
C.十人委员会是平民权益的代表 | D.罗马共和国模仿雅典民主政治 |
读图,该口号宣传最有可能是
A.国民大革命期间 |
B.秋收起义期间 |
C.瑞金苏维埃政权时期 |
D.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 |
美国历史学家柯文的名著《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第二部分是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对该书解说历史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真相的不可知性 |
B.提供了探寻历史真相的三条不同途径 |
C.直接参与运动的人物的感受最接近真相 |
D.西方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解说较为客观 |
近代某官员上报:“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或用歌谣,或用白话,沿门赠送,不计其数,入会之人,口以百计……。其诡计最毒者,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该逆党应该是
A.维新派 | B.义和团 | C.同盟会 | D.共产党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②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