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实现了中央集权 |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
|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
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 A.工作器具 | B.工作内容 | C.工作职责 | D.工作性质 |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
|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 D.促进城市的离业活动 |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 B.不尊儒术 | C.不敬宗族 | D.不纳租税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 A.对西方文化力量已有警觉 |
|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
|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
|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