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
C.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
D.两个带电的金属小球,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 |
如图所示,在暴雨前,有一带电云团(可近似看作带电绝缘球)正慢慢靠近地面,某野外地面附近有一质量较小的带电体被吸上天空,带电体在上升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体的电势能一定越来越大 |
B.带电体所经过的不同位置的电势一定越来越高 |
C.带电体所经过的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一定越来越大 |
D.带电体的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
粗细均匀的弹性长软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握住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
横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从这幅波形图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波在绳子中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 B.手上下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大 |
C.手上下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小 | D.手上下振动的振幅越来越大 |
如图所示,a和b都是厚度均匀的平玻璃板,它们之间的夹角为r,现有一束很细的具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复色光,以某一入射角从O点射入a板,且射出b板后的两束单色光通过空气射在地面上M、N两点,由此可知
A.在a、b两玻璃板间的空气中传播时间是射到M点的光比射到N点的光较短 |
B.这两种颜色的光由玻璃射向空气中,射到M点的光的临界角比射到N点的光临界角大 |
C.这两种颜色的光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射到M点的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射到N点的光要小 |
D.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射到M点的光比射到N点的光要大 |
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首次太空课在距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上举行,如图所示的是宇航员王亚萍在“天宫一号”上所做的“水球”。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00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球”在太空中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
B.“水球’’相对地球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
C.若王亚萍的质量为m,则她在“天宫一号”中受到地球的引力为mg |
D.“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约为1.5h |
如图所示,洒水车沿平直粗糙路面匀速行驶,设车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洒水车行驶到某一路段时开始洒水,且牵引力保持恒定,则开始洒水后的一段时间内
A.车仍保持原有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B.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C.车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不断增大 | D.车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