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的一个朋友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的朋友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和很多朋友一直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报纸上说孙中山已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人表述的情况,不可能的是( )
| A.张义 | B.李辛 | C.王平 | D.赵洋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
| B.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
|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
| D.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一位思想家讲究:修养功夫在于求诸内﹐具体方法是切己体察,明义利之辨。认为这种 “简易功夫”是“立乎其大者”,是“知本”,又说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以下思想家,在修养论方面与其最接近的是
| A.庄子 | B.朱熹 | C.顾炎武 | D.王阳明 |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
| 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 B.强调唯心主义观 |
| 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 | D.强调三纲五常 |
西方学者称中国古代某学说为“Neo-Confucianism”,这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该“学说”是指
| A.孔孟儒学 | B.董仲舒的新儒学 |
| C.程朱理学 | D.明末清初的儒学 |
有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该是指
| A.春秋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