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比清朝统治更加黑暗腐朽 |
B.太平天国坚决反对封建传统道德 |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
D.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荀子的礼法并施主张 |
C.韩非的法家思想 |
D.董仲舒的新儒学 |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兵家 |
《非战公约》虽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它的进步性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①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规定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
A.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