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 B.德国君主立宪制 |
C.美国总统共和制 | D.法国共和制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西周的“创制”指分封制、宗法制 |
B.秦朝的“独制”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
C.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D.秦朝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浪潮”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减少行政干预经济 | B.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
C.增加政府公共开支 | D.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
下列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 处应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B.亚太经合组织 |
C.世界贸易组织 | D.世界银行 |
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1913年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工业生产总值 |
5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4 |
2 |
1 |
2 |
l |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922年11月,列宁在谈话中强调:“如果有人把继经济力量之后必定出现政治力量这个简单化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用在我国‘耐普曼’的身上,那么我担心他会大错而特错,甚至会成为许多荒谬町笑的误解的牺牲品。”这里提到的当时俄国出现的“耐普曼”应该指()
A.极端的反革命势力和分裂分子 | B.新经济政策下的富裕商业者 |
C.仇视苏俄的一些西方媒体记者 | D.坚持正确方向的马克思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