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
甲拟谷盗 |
乙拟谷盗 |
湿热 |
100 |
0 |
干热 |
10 |
90 |
湿温 |
86 |
14 |
干温 |
13 |
87 |
湿冷 |
31 |
69 |
干冷 |
0 |
100 |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_____性遗传病。
(2)Ⅲ-9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Ⅱ-6的基因型为 ,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
(3)婚姻法规定,应禁止 结婚,以降低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 。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的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 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 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的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的生成速率。
为使试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 ,b.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 。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一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化学本质是 ,可用 试剂鉴定。
② 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
3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底物的试管应置于 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 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理由是 。
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②号试管起什么作用? 。
(2)①号试管的现象是 ,其作用是 ,①号试管中还会产生另一种呼吸产物,可以用 试剂鉴定,变成 色则证明有该产物。
(3)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 。
(4)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哪些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