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在岗职工工资比较表
|
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重(%) |
月平均工资 (人民币元) |
最低工资与平均 工资比值(%) |
中国 |
55 |
4134.4 |
50 |
世界 |
40 |
9327.7 |
21 |
注:月平均工资是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之前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做的最新统计。
材料二: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支付给劳动者比市场所出工资更高的工资,企业反而能取得劳动总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的效果。但国内企业大多仍停留在靠压低工人工资获取高额利润的时期。
2012年我国继续提高城乡劳动者收入,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1)谈谈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有人认为:“我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增加民生领域支出有利于社会公平,但也会拖累经济发展”。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然而,进入汽车时代并不意味着就自动拥有了汽车文明。某校高三(1)班几位同学以“汽车时代呼唤汽车文明”为题组成探究小组,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文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同学们了解到,受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成本降低、政策效应的影响,近年来汽车消费不断增长。2010年我国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760万辆,超过美国历史上汽车年销售的最高水平,继续排名世界第一。
(1)简要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迅速增长的经济原因。
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同学们了解到,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纽约:地铁公交全天24小时运转
——东京:立体交通严格执法双管齐下
——伦敦:只要进入拥堵区就高收费
——巴黎:优先发展公交,鼓励步行骑车
(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同学们还了解到,汽车文明是一种包含全新文明观念和价值体系的生活方式。在一些比我们更早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经过时间的淘洗,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公平合理的路权分配、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识、克制谦让的驾车习惯等等,已成为汽车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在我们身边,酒后开车、车不让人、加塞儿、抢道、超速行驶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总是屡见不鲜。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构建汽车文明提几点合 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2010年11月13-14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日本横滨举行,取得一定成果。在全球金融危机恢复的背景下,APEC协调地区经济合作的平台作用更显重要。2010年12月10日,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为主题的2010APEC中小企业峰会在四川宜宾开幕,这是该会议首次在我国西部地区召开。
(1)简述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作用。
(2)就如何发挥亚太经合组织的作用,我国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新疆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做好新疆工作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意义。
(2)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哪些道理?
材料一 2010年7月份以来,国内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以及蔬菜、畜禽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水平逐月攀升,10月份CPI达到4.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
材料二 针对物价上涨的形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2010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采取发展生产、加大吞吐调节力度、保障市场供应等多种手段,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采取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等方式,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第二,针对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政府有关部门经过缜密调查,依法查处了一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的典型案件,维护了市场秩序。第三,必要时行政部门可以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1)你认为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可能有哪些?(6分)
(2)在材料二中,政府是如何采取措施稳定物价的?(6分)
据《中国财经报》载文指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财政必须鼎力相助。眼下紧迫的是确保国企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拿到基本生活费和养老金,尤其是对那些特困企业,困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中央财政应有倾斜政策。
(1)材料中反映出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