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图”,回答题:图甲所反映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 )
A.亚洲 | B.大洋洲 | C.北美洲 | D.欧洲 |
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该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甲地气流上升 | B.乙地是低气压中心 |
C.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 | D.c地正出现阴雨天气 |
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该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 |
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
C.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该图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问题。影响我国东部各地霜期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降水 | C.气温 | D.植被 |
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气温日较差小 | B.地面辐射强 |
C.风力强劲 | D.大气逆辐射强 |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粗实线为7月份气温10℃等温线,完成问题。图中10℃等温线(A点所在线)纬度最高点位于纬度最低点的
A.东南方 | B.东北方 | C.西南方 | D.西北方 |
当A点为3月21日0时,北京时间是
A.3月20日11时 | B.3月21日5时 | C.3月21日11时 | D.3月22日5时 |
10℃等温线在A地附近分布纬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该海区盛行东北风,降温剧烈 |
B.该海区海冰融化快,海冰大量吸热,气温降低 |
C.该海区多热带气旋活动,气温降低 |
D.该海区有寒流经过,导致气温较低 |
该图中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完成问题。火山喷发时,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该岛屿多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 |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