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首唐诗:“桑条无叶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所描绘出面对干旱的天气,有两种反映,这种反映上存在的差异的原因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B.朱门富认为农民太愚昧,所以产生不同的反映 |
C.这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而带来的不同认识 |
D.这两种反映都有一定道理 |
被告人李某在承包某厂期间,不申报纳税,指使该厂会计立帐外帐,用这部分钱
作为企业的资金,投入生产。李的行为是
A.偷税行为 | B.欠税行为 | C.骗税行为 | D.抗税行为 |
某县机械厂厂长因超额完成承包指标,对本县的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县政府
决定奖给他人民币20万元,并宣布此奖免缴个人所得税。对县政府的这种做法,正确的评
价是
A.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值得学习和借鉴 |
B.税收是交给国家的,县政府是国家机关,有权这样做 |
C.县政府应该委托税务机关宣布此奖免征个人所得税 |
D.税收是国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县政府不能说了算 |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否适度,主要是看
A.能否保证国民经济的高速运行 |
B.能否保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 |
C.能否恰当处理生产和建设的关系 |
D.能否使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改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
我国公民与税收的关系正确是
A.每个人都与税收有密切的关系 |
B.每一人都必须交纳税 |
C.中学生与税收没有关系 |
D.对公民的消费行为不征税 |
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
①税收收入
②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③债务收入
④乱收费乱罚款的收入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