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的增长,一个是绝对增长,取决于微观领域内企业内部的机制,国家可以考虑为企业员工工资增长制定基本的导向,建立劳资双方之间公平对话的机制。另一个是相对增长,是指物价降下来,相当于老百姓普遍涨了工资。上述材料表明,收入的绝对增长 ( )
①受国家分配政策导向的影响
②受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影响
③取决于具体企业的济收益状况
④受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的影响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 |
常言道:“油价发烧,经济咳嗽”。近年,世界市场上原油期货价格接连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给各国经济发展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联系是客观的,人是无能为力的 |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D.人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
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直接现实性 | D.社会历史性 |
市场上物价普遍上涨过快过高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流通,调控经济过热的形势;市场上物价普遍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流通,刺激经济增长。中央银行针对经济形势变化所采取的措施表明
①人能够自觉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②制定和实施政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④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钱学森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下列成语或典故,能够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
①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②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吃一堑,长一智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