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庄子》选段,回答问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1)者承蜩(2),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3)而不坠,则失者锱铢(4);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5)株拘(6);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1)痀偻:驼背。
(2)蜩:蝉。承蜩:用竿子粘蝉。
(3) 累丸二: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为捕蝉做准备)。
(4)则失者锱铢: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
(5)厥:竖。(6)株拘:树根盘错处,此句的意思是:我立定身子,犹如竖立在地面的断木。写出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含义
(1)犹掇之( )( )(2)孔子顾谓弟子( )翻译句子。
(1)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2)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拓展
(1)下列哪一句名言最符合文中孔子的说法,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2)请结合本文所阐发的道理,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②髡:剃去头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
B.王长者,不倍德倍:背离,背叛 |
C.会事发觉会:恰逢 |
D.士争临城死敌敌:敌人,仇敌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
B.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
C.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
D.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⑵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阅读下列《孟子》选文,完成小题。
【1】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因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3】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4】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 |
B.贼仁者谓之贼贼:戕害 |
C.五旬而举之举:攻克 |
D.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日不知其亡也吾其还也 |
B.我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
C.武王伐纣,有诸或取诸怀抱 |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弃甲曳兵而走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④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
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 B.③④⑥ | C.①②④ | D.②⑤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
翻译下列句子
诸 侯 多 谋 伐 寡 人 者 , 何 以 待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二年,考选户科给事中。疏陈:“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一曰法古。古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一曰爱人。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取长之心。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
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世祖亲政,铨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铨为所切齿,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由是开心等俱起用。
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三籓事起,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税之数以闻。立德言:“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上从之。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他非所计也。”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选自《清史稿·杜立德传》有删节)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陈陈:述说,陈述 |
B.上以其有裨治理裨:裨益,好处 |
C.宜急捕诛,以彰法纪彰:表彰,表扬 |
D.以事在赦前,寝其议寝:停止,搁置 |
下列的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
B.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
C.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
D.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立德因为宋权的推荐做了官,他上疏提出要想天下太平,需要做到三点:敬天、法古和爱人。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
B.杜立德处理案件有仁爱宽恕之心,皇帝听说他执法公平,非常满意。曾经当面夸赞他不贪一文,而且不曾随便杀过一人。 |
C.杜立德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人坦荡无私。他曾在回答皇帝询问时,向皇帝推荐数位可堪大用的人,一点没有避嫌。这令其他人感到惊讶。 |
D.杜立德死后被赐予“文端”的谥号,皇帝南巡的时候,还曾经询问杜立德的墓地在哪里,并亲手书写了“永言惟旧”四字作为赏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
(2)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
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③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事南唐。李璟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榖攻自寿春,璟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榖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彦贞果败于正阳。
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砦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炮舟竹龙皆飘南岸,为璟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都招讨使。璟亦遣其元帅齐王璟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璟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
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璟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而璟之守将,或走或降,皆不能守,虽璟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璟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
世宗遣使吊祭,追封彭城郡王。李璟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璟遣将刘彦贞拒周兵拒:抵御。 |
B.为夹道以属城中属:交付。 |
C.世宗使璟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示:告知。 |
D.吾以旌仁赡之节也旌:表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彦贞果败于正阳而君幸于赵王 |
B.谋与诸将出降孰与君少长 |
C.彦贞见周兵之却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D.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仁赡的“忠诚节操”的一组是()
①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②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
③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④仁赡独坚守,不可下
⑤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⑥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③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世宗攻打寿州时,虽采用了“炮舟”“竹龙”等新颖的战法,但由于刘仁赡指挥军队誓死守城,加之天气炎热,连日多雨,河水暴涨,最终只得奔赴濠梁。 |
B.李重进和张永德两军互相猜疑,不和,正是彻底打败周的军队的有利时机,但李璟达一再不许出战,致使南唐错失了良机,刘仁赡因愤恨而生病。 |
C.“世乱识忠臣”,刘仁赡能杀子明“节”,就绝不可能临死变节,所以他的副使孙羽伪造他的信件投降,李璟不但不信,还给予了他“抗节无亏”的好评。 |
D.刘仁赡虽是南唐之臣,但他坚守节操为国而死,也赢得了周世宗的敬重。周世宗不仅派人吊祭他,还追封他为彭城郡王。 |